「風箏逆風才會飛,但抓太緊,一樣會斷掉!」這句話,是佑佑在12月中參加記者會時,聽到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薛明玲在活動致詞時所說的。他用風箏來比喻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適度放手」。
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看到的影片,內容是一隻小鳥在地上走,走著走著,在牠前方出現一隻蟲,我以為下一秒是鳥吃蟲的畫面,但只見小鳥張大嘴巴,呀呀地叫著,而蟲,只是持續在地上爬行。
這隻小鳥張大嘴巴的模樣就像一隻嗷嗷待哺的幼鳥,顯然地,牠以為只要張大嘴巴,蟲就會自己乖乖進去送死…「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」,我想,鳥媽媽可能忘記了(或牠根本不知道?)這個道理。
人類也是一樣,「媽寶」可是恐怖程度媲美「馬路三寶」的生物,破壞力不容小覷啊!寵愛跟寵溺不同,而且鼓勵或關愛孩子,不見得要以金錢作為付出,若任由孩子予取予求,對孩子的將來恐怕只有負面影響。到底要怎麼給小孩正確的理財觀念呢?
在這場記者會中,該協會公布了一份調查,受訪對象是國小及國中的高年級生。分享幾個有趣數字:
- 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43%的小學生、27%的國中生會記帳;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只有23%的小學生、22%的國中生會記帳。
- 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97%的小學生、93%的國中生會存錢;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有89%的小學生、83%的國中生會存錢。
- 欲買「想要」的東西時,但錢不夠,採取的方式為何?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多數會存錢存夠了再買(小學生54%、中學生57%);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僅有部分會願意存夠了再買(小學生40%、中學生43%),否則就不買了。
透過這些數據發現,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對於理財的態度更為積極,比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更願意存錢、記帳。其實,換個方向思考,定期拿取零用錢,就像大人領取薪資一般,多半是固定時間、固定金額。因此,當孩子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間、拿到多少錢,自然會有較高的意願規劃有關於金錢的花用。
所以,在孩子還小時,除了要讓他知道「金錢是什麼?金錢怎麼來的?」之外,可適度地給予孩子零用錢,但重點是:在給予的同時,應教育孩子如何記帳、規劃使用,千萬別光只是「給」。
另外,有幾點心得跟大家分享:
- 讓孩子適度有自主權,以明白「一樣的金額,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」:若要買「需要」的東西,譬如運動鞋,可給孩子一筆額度,讓他在額度內自己選擇,假設1000元,可教育孩子,1000元能買一雙不錯的球鞋、但也能買2雙一般的球鞋,超過額度自己用零用錢補貼,買剩的金額,則可自己存下來,進一步教育孩子比價、性價比、珍惜物品等觀念。
- 餐費可以與零用錢分開,不要讓孩子為了買東西不吃飯。
- 用金錢來鼓勵孩子考試成績好,這樣的做法其實滿多爭議,不妨可用看電影或看展覽等作為獎勵,或是與孩子溝通他的需求,也許他只想要你多陪陪他呢!
圖1: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記帳比例較高
圖2: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存錢比例較高
圖3: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,願意自己存錢買「想要」的東西比例較高
備註:問卷調查對象為台灣國小五、六年級生及國中三年級生;調查時間為2018.9.2-2018.10.9;樣本數為2151份,在信心水準95%的情況下,抽樣誤差為±2.1%
資料來源: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
整理:林帝佑
作者:林帝佑
2018.12
佑佑努力記/理財專欄-奇摩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