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股族最期待的一年一度股東會旺季到嘍!根據《公司法》規定,股東常會應於每會計年度終了後6個月內召開,也就是說,2017年會計年度終了,公司必須於2018年6月底之前召開股東會,且須在會議前30日通知股東。
先來談談股東常會在做些什麼呢?公司會報告及承認前一會計年度的營業事項、財務報表、盈餘分配等,對於存股族最重要的就是股利政策了!股東會上會決定盈餘的分配金額、發放日期等,這可是攸關投資人的重要事件!
存股族最期待的一年一度股東會旺季到嘍!根據《公司法》規定,股東常會應於每會計年度終了後6個月內召開,也就是說,2017年會計年度終了,公司必須於2018年6月底之前召開股東會,且須在會議前30日通知股東。
先來談談股東常會在做些什麼呢?公司會報告及承認前一會計年度的營業事項、財務報表、盈餘分配等,對於存股族最重要的就是股利政策了!股東會上會決定盈餘的分配金額、發放日期等,這可是攸關投資人的重要事件!
2017年,證交所與櫃買中心都公告了新的規定,分別要求上市公司及上櫃公司每年至少召開一次「法說會」,這對投資人來說是個好消息,因為增加了與公司接觸的管道,就更能了解公司到底在做些什麼?未來的展望又如何?
法說會其實是「法人說明會」的簡稱,一般來說,參加者都是「法人」,也就是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等等,但實際上,法說會並沒有限制參加者的身分,即便不是股東、不是法人,只要依證交所或櫃買中心規定辦理的法說會,一般人都可以參加。有些公司甚至會有「線上法人說明會」或是「直播」供無法到場的投資人參與。
「台積電(2330)跟費城半導體指數的關係是什麼?」4月20日,台灣股市開盤,台積電股價跳空下殺,從前一日的每股244.5元,至當日收盤為每股229元,一個交易日,股價修正了6.33%。而在前一天晚上,費城半導體指數先大跌了4.31%。截至4月27日,台積電的股價跌破年線,來到每股223.5元,短短約一周的時間,台積電的市值縮水了超過5千億元。
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,台積電在台灣時間4月19日下午2點召開法說會,但展望不佳,而台灣股市開盤的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1點半,市場來不及反應。但,美國股市在美國時間9點半開盤,也就是台灣晚間10點半,因此費城半導體指數才會立即反應台積電的展望不佳,隔天台灣股市才跟著反應。
關於孝親費,到底該不該給?什麼時候給?又要給多少呢?其實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上述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!不過,曾經有讀者來問我相關的議題,而且還不只一位!所以,我想這些問題應該困擾很多人吧(拍拍)。
因為普遍華人傳統的想法,孩子長大獨立,開始工作之後就應該給予孝親費,但是,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,多半都是出社會就背著數十萬元的就學貸款,成為負資產的社會新鮮人,然而,工作初期收入不高、不穩定,同時還要開始償還學貸,此時若遇上父母要求給予孝親費,到底要怎麼辦呢?
上個月,我第一次搭飛機去離島演講,那是我這輩子第二次到離島。還記得第一次,那已是好多年以前,我和朋友一起去綠島旅遊,印象中,那裡的步調慢,沒有太多新穎花俏的建築、沒有過多打扮時髦的陌生人,看得出來城市與鄉下的差異。
而這次去離島演講前,主辦單位特地跟我說,因為聽者多是弱勢家庭的家長,希望讓他們有基礎的理財觀念,這樣才可以改善家庭現況,並給下一代正確的觀念。但他們多半理解能力較不足,且資源較少,因此主辦方建議我以簡單的案例多做說明。於是,抵達離島後,演講就這樣開始了…
最近是企業徵才、轉職跳槽的旺季,前一陣子某知名人力銀行發布調查,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得出「三高」的黃金職缺最受青睞,即薪資高、薪資彈幅高、且平均月薪皆高於4萬元。
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高薪當然趨之若鶩,但台灣的實際狀況是這樣的:1987年,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所得為15萬8,534元,而2018年,主計處預估,平均每人每年所得為65萬4,920元(此為2018年2月13日主計處公布的預測數字),31年的時間,國人的薪資成長了3.13倍。
前陣子看到一篇報導,有一個月入22K的女網友,PO出自己每個月的支出明細,希望網友能提供更多的方法讓她省錢。但問題是,她的每日餐費才115元,到底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省錢呢?
你以為我要分享省錢妙招嗎?錯!今天,佑佑想和大家聊聊「究竟省錢還是賺錢,才能變有錢?」省錢妙招當然有,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,能接受的生活品質也不同,譬如,我可以接受吃打包的隔夜食物,但有人不行,我可以只吃一個麵包配白開水,但有人一定要喝飲料…所以今天先Pass這個議題。
「就像拉弓,想要射得遠,就要往相反的方向拉愈大力!」3月初,收到朋友的邀請參加了號稱台灣最老的網紅「Power錕」─李錫錕的演講,演講的方向是教聽眾如何踏出舒適圈的第一步,而這句話,帶給我很深的印象……
Power錕在演講中分享了知名的德國哲學家康德對於人類靈魂的解釋,康德認為,靈魂有3大功能,包括:不想死、不願被束縛、渴望贏的感覺(我只是很簡短的寫重點,據Power錕說,康德的書比安眠藥還好用,難怪我從來沒有拜讀過XDD,有錯誤的話,還請大家糾正啦(鞠躬)~)。
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傾訴了他的苦惱,狀況是這樣的:他在2017年下半年時,辭去了台北的工作,回到中部老家開始新的職涯、新的生活,也因為搬回家裡和父母同住,省去了在台北租屋的花費,於是他決定要把這筆每個月多出來的預算拿來投資。
但因為急急忙忙想要開始放大資產,未多做思考便買了儲蓄型保單,而且還一次「買滿」,每個月繳完保費、因應生活開支等,手頭上就幾乎沒有多餘的錢可以運用。
最近台幣強勢、美元走弱的市況跌破一堆人的眼鏡!
等等,針對貨幣走強、走弱,佑佑先來幫大家做個白話文解釋:假設原先1美元可以換到32元的台幣,現在變成1美元只能換到29元的台幣,那麼,等於是美元的購買力下降,所以美元走弱,也就是美元兌台幣貶值;而台幣因為「變貴」了,所以台幣強勢,即台幣兌美元升值。
在每次和大家分享理財的做法和觀念時,我喜歡先和大家釐清一個最核心的問題─為什麼要理財?
說到這個,最近看了電影《縮小人生》,男主角保羅因為生活壓力,決定和他的妻子去諮詢「縮小」後的生活,發現模型屋將變成他們能居住的豪宅、手上剩餘的資金更能夠大肆地揮霍、而且鑽戒還像青菜一樣隨便買…不必為錢煩惱的生活,多麼讓人心動啊!
除了零存整付、買賣零股,每個月剩下3,000元到底能怎麼投資呢?噔噔!答案是:還可以投資全世界!3,000元投資全世界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?但作法卻意外地簡單,只要投資「共同基金」就行啦!
基金的運作方式,簡單來說,就是由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向一般投資人募集資金,匯集起來成為一檔基金,再由該檔基金的專業經理人代為操作,所有的投資人共同承擔獲利和風險。
年關將近,「肖年郎」一定都很期待,因為年終獎金、紅包就要入袋啦(轉圈灑花)!每當有這種大筆的額外收入,應該要怎麼規畫用途呢(不過也可能沒有很大筆Orz)?基本上,有2個原則:
原則1》理財之前先理債
很多人因為不懂投資,所以乾脆把錢放在銀行活存,但在先前的專欄中有跟大家提過,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,如果只是傻傻地把錢放在活存,那麼孳生的利息錢根本趕不上物價增加的速度,所以最起碼要把錢放在利息較高的定存,而不是活存。
年輕人常常會問:「我每個月只剩下3,000元,到底要怎麼投資呢?」佑佑建議,如果你對於投資商品一竅不通,那麼可以先選擇定存,並採用「零存整付」的方式,簡單來說,就是每個月存入固定金額,然後時間到了,本金加利息一次取出來。可以利用網路銀行設定,在每個月發薪日或隔日直接扣款,就能穩穩地存下預計的金額。
「做多賺的多,做空賺的快。」相信在投資市場有一點經驗的人都聽過這句話。台股大盤從2017年5月突破萬點之後,一路沒有回頭,假設在5月9日上萬點時進場,在11月22日最高1萬882點時累計報酬率可達8.82%,共上漲了800多點。
反過來看空頭,截至11月30日為止,大盤在11月22日最高出現1萬882點,之後在11月27日出現一根大長黑K棒,接著甚至於11月30日出現跳空下跌,短短6個交易日,指數蒸發了322點,收在1萬560點,共累計下跌2.96%。
前陣子,佑佑有機會上電視節目與大家分享理財心得,早上起床來不及吃早餐,便直接奔到電視台去錄影,到了電視台,有專門的化妝師、髮型師幫我打理儀容;錄影結束後,我回到公司,用掛耳式咖啡沖出一杯黑咖啡,接著去冰箱拿出先前買的鮮奶,倒入溢著熱蒸氣的杯子裡,驚訝地發現,「啊!我的牛奶過期了!」
突然有感而發,早上我還光鮮亮麗地坐在攝影棚,下午我卻坐在辦公室喝著過期牛奶……很多人看起來光鮮亮麗,但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?有些人出入開名車,但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,用車貸不夠付,甚至還用信用貸款;也有些人,明明薪水才3萬多元,卻刷卡買一個7、8萬元的名牌包包。
「我昨天買的股票,今天居然漲停耶!」
「哇,那獲利應該不錯!」
眼高手低不是壞事!雖然在教育部辭典裡,它以「比喻要求標準高,而實際執行能力卻很低」來解釋眼高手低這個成語,但最近我和同事曼曼一起去攀岩,突然想起大學時,老師曾經講過這樣的話:眼不高,手怎麼往上抓呢?
在攀岩場,一旦上了牆面,除了腳要站穩、手要抓牢外,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找「點」,才能一步一步往上攀。想要往上攀,當然需要將目光往上移動,找到一個看似可以抓牢的石塊後,再嘗試著伸手去抓牢,確定抓得住,便能持續向上前進。
又到了接近年底的時候,每家企業都在忙著做來年的預算計劃,佑佑也不例外,檢視了去年訂下的財務目標,確認到年底之前應該可以百分之百達標,接著就要來設定明年的目標了。
用Excel 估出每個月的收支狀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