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聽到「母子基金操作法」,這是蝦米?同樣在儲蓄投資,「定期定額」的概念是「化零為整」,母子基金操作法則有一點反過來的意味,因為它是一大筆錢存入,然後每期再拆成小筆金額地投入市場。如果說,定期定額是小錢慢慢存,那麼母子基金操作法就是大錢慢慢扣。
如果你是手邊有一筆閒錢的投資人,你一定要認識母子基金操作法,因為現在利率真的超低!把錢放在銀行,即便是1年期定存,利率也只有0.79%(詳見下表),換句話說,1萬元放在銀行,1年過去,利息只有79元啊(抱頭崩潰)!更不用說活存只有0.1%了…。
常常聽到「母子基金操作法」,這是蝦米?同樣在儲蓄投資,「定期定額」的概念是「化零為整」,母子基金操作法則有一點反過來的意味,因為它是一大筆錢存入,然後每期再拆成小筆金額地投入市場。如果說,定期定額是小錢慢慢存,那麼母子基金操作法就是大錢慢慢扣。
如果你是手邊有一筆閒錢的投資人,你一定要認識母子基金操作法,因為現在利率真的超低!把錢放在銀行,即便是1年期定存,利率也只有0.79%(詳見下表),換句話說,1萬元放在銀行,1年過去,利息只有79元啊(抱頭崩潰)!更不用說活存只有0.1%了…。
時間,是每個人最公平的資源,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,不會因為你口袋的深度而有所不同。既然大家都說「時間就是金錢」,那麼,管理好時間,其實也是管理好你的金錢。
最近我在讀《搞定!工作效率大師教你: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》這本書,作者是大衛.艾倫。雖然只讀了一半,但已經讀到一些我覺得很不錯,可以用來有效管理時間的辦法,恰好,我本來也會運用這些方式,但因為閱讀,我又進一步組織跟改善我的省時小技巧,來跟大家分享其中一個─『善用「外部大腦」』的技巧。
2022年1月基本薪資上調嘍!每月基本工資由2萬4,000元調整至2萬5,250元、每小時基本工資由160元調整至168元,原先若只領基本工資的民眾,將可在2022年多些收入,不過,這樣就有機會多存到錢嗎?說實話,有點難…一是通膨無法無天,二是「走舊路,到不了新地方」。
過去一段時間,物價明顯上漲,只領最低工資的狀況下,生活本來就不容易,在新的一年,薪資調升幅度恐怕還是無法有效緩解經濟壓力,佑佑回想起來,在我學生時代半工半讀時,有一年也是碰上基本薪資上調,但原先有的餐費補助就取消了…
存股,只要買進、放著就好了嗎?嗯…佑佑建議,最好還是做一些簡單的功課,掌握存股標的的狀況。畢竟「你不理財、財不理你」,既然都已經決定要投資,就做一些功課,讓自己投資的掌握度更高吧!
而且說實在的,存股是追求長期持有沒錯,但有些狀況,你還是得斷捨離,不然當存股標的的獲利愈來愈差,別說股價上漲,恐怕每年的配息還會愈來愈少,甚至蝦米攏謀!
12月又到了!每年的這個月份,對佑佑來說很重要,因為是檢視一整年資產累積的成果、也是規畫未來財富計畫的時刻。這當中,有失望、也有欣喜,如果你過去都有年度理財計畫,也跟我一樣會每年認真檢視,那你一定懂我在說什麼。
不過,面對每天庸庸碌碌地工作、賺錢、存錢,會不會偶爾有「我這麼辛苦幹嗎?」「存這些夠了吧?」的想法浮現?讓佑佑來教你一個方式,讓自己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,不至於迷失自己,那就是「用短期目標,輔助長期目標的實現」。
不要把年終獎金納入你的財務計畫!最近104人力銀行公布了有關2021年年終獎金的調查,發現今年會發年終獎金的企業比去年多一咪咪,但發放金額比去年減少。以會發放年終的企業來看,平均發放1.1個月,與2020年相比少0.05個月,但是與2017年、2019年同為8年來最低水準。
花錢按摩是一種浪費嗎?隨著年紀愈來愈大,不得不承認,體力愈來愈差、肩膀也愈來愈容易痠(好不想承認XD)…於是我開始思索,要不要在每個月的預算中,加入一筆按摩費用?
你眼中的垃圾,可能是別人眼中的黃金!某天跟朋友閒聊,聊到「剩食社團」,Po文者會把剩餘的食物拿出來分享,就連吃不完的火鍋,都會有人贈與、索取。於是佑佑回家胡亂搜尋一把後,在臉書加入了「贈物社團」,開啟了新的眼界,真心覺得有趣極了!
我加入的贈物社團,上面的成員,可以自由將想要送出去的東西Po在社團裡,二手衣、全新的包包、便利店的折價券、不知道保存期限的食物等等,各式各樣有趣或實用的東西都有。
用儲蓄險壯大資產行不行?很多人不喜歡儲蓄險,認為放大荷包的效益不彰,但佑佑認為,不管黑貓、白貓,「能存錢的工具都是好工具」!佑佑有一個朋友就主要靠儲蓄險理財,而且透過規畫和執行,現在才31歲的他,已經做到預計在35歲時,保單平均每個月可幫他加薪1萬2,000元。來分享他的方式給大家。
這篇要分享一個佑佑覺得理專很惡劣的真實故事,事情是這樣:佑爸、佑媽是非常傳統的「現金人」,2位從來沒有辦過信用卡、也沒有用過電子支付,就連悠遊卡都沒有,因為出入都是以摩托車代步,所以他們對這類的資訊敏感度非常低。
有一天,佑爸、佑媽一起去逛3C賣場,在結帳收銀後準備離開,沒想到,現場有某間銀行的理專,詢問佑爸、佑媽要不要辦「會員卡」,對話的大意是:這是會員卡,申辦不用費用,之後來這裡消費,就可以累積點數blah, blah。
不要因為面子,不敢開口殺價!「10分鐘,讓你省萬把塊,要不要談判?」T小姐在視訊聊天中,這麼問我,我立刻點頭,連忙說「當然要啊!」於是她分享了她最近買車的故事。
因為她和老公的汽車已經開了十多年,在長輩說服下,決定換一台新車。長輩介紹認識的汽車業務給他們,到了要看車的那天,T小姐其實沒有真的很想換車,所以意興闌珊地讓先生與長輩去看,自己則在家顧小孩。
以往台股除權息的旺季落在全年的第2季,但今年因為疫情關係,除權息的旺季稍稍延後至第3季,佑佑手上的個股也在近日陸續除權息嘍!相信大家對於除權息的觀念應該不會太陌生,但是,轉換到「K線圖」上,有些人就被搞糊塗了!所以,這篇來教大家看懂「還原日線圖」。
複習一下,除權息的時候,公司假設每股配發5元現金股利,除息前一天,股價收盤價為100元,隔天除息,開盤的「除息參考價」會變成95元,少掉的這5元,就是公司用來配息給投資人的部分。
在判斷景氣位置,以作為進場或加碼點的時候,大家都用什麼工具或指標呢?佑佑要來分享「樂活五線譜」這個好東西,使用上很直觀,而且判讀容易,對於投資基金、ETF,或是單純想看大盤位階的投資人來說,可說是非常好上手的工具。
「樂活五線譜」,這個網站是由已故的理財部落客艾倫、和理財部落客Tivo、以及薛兆亨教授共同開發。
這篇來聊聊關於各種買賣股票要不要存錢進去的十萬個為什麼…抱歉,我浮誇了!其實是想透過幾個常見的交易狀況,來跟股市新手說明,究竟要不要放錢進去交割戶。
一般情況,股票交易並不是「一手交錢、一手交貨」,而是「T+2」,這個「T」是指股票成交日,所以,若周一成交,「+2」就是要在周三前將足夠的交割金額存入交割戶,需包含股價款項及手續費,時間限制是上午10點前。如「T+2」遇到假日則順延,只算股市有開盤的日子即可。所以周四成交,「T+2」會是周一、周五成交,「T+2」為周二。
學會基金的買進策略、停利策略後,接著,來聊聊加碼策略。佑佑的扣款系統很貼心,可以設定自動停利、加碼時機等,有一些基金平台也有這樣的功能,不過,機器只是輔助,重點還是要有策略。
那麼,有哪些常見的加碼策略呢?佑佑彙整了3個供大家參考,這3個策略都是很基礎的入門款,大家可以挑自己適合、最方便執行的來試試看。
以一般勞工來說,退休金的主要來源有3項,包含:勞保、勞退、和個人儲蓄。你知道你的準備進度嗎?佑佑今天帶大家來認識一下「退休金3支柱」,順便教大家試算或查詢自己的準備進度。
勞保》有破產危機,未來必滿65歲才能領
在《習慣致富 人生實踐版:在關鍵時刻下對決定,讓你成功達陣,樂享財務自由》一書中,佑佑看到一段文章,大意是說:
每個人會遇到的常見問題有12種,而富人與窮人最大的不同在於,富人較能輕易地克服並消除這些問題,因此減免了這些問題帶來的不快。作者研究發現,富人只會對5種問題真的感到苦惱,包含:
在股市驚驚漲的過程中,我的存股派朋友,有天忍不住來向我信心喊話,大意是說,他身邊有剛出社會的同事,因為近期當了「航海王」而口袋賺飽飽,但他這段多頭,只賺了幾萬元,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做法到底正不正確…不過,最後他仍說,他堅持要繼續存下去,不要隨波逐流。
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想起我跟他的對話,這篇文章在比較:賺複利慢錢、還是賺波段快錢比較好?我們直接用數字來算算看。
假設起始資金為100萬元,然後你有10年的時間可以操作獲利。
賺複利慢錢,我們以每年複利6%、8%來試算,因為在投資市場中,要找到殖利率6%以上的股票並不是太難,或者是要找到有穩健成長的公司,也不會沒有機會,甚至有可能複利績效更好,但就先以一般常見的6%、8%來計算。
至於賺波段快錢,我們以年為單位,假設1年投資波段有獲利就賺20%,看錯方向就賠20%,然後分別試算正確率5成、6成、7成的狀況,也就是5年賺錢或6年賺錢、或是7年賺錢的狀況。
從試算表中可以發現,若「複利8%」,10年過去,這100萬元不僅翻倍,還變成了215萬8,925元,然後「複利6%」跟「7年賺錢」的效果差不多,資產都可以滾大到約180萬元,至於「6年賺錢」只有22.31%的報酬率、「5年賺錢」更慘,100萬元還縮水只剩下81萬元左右。
但問題是,「7年賺錢」或者正確率要更高這件事,對一般上班族而言,真的是大不易,你要深入研究、緊迫盯「盤」,否則一般人都能輕鬆當股神啦!
因為想要買包包,所以某天下班,佑佑就癱在沙發上逛網拍,我看到一個包款,大約是原價的5折,「哇!這價格好划算!」我差點按下直接購買…但是,看評價是買網拍很重要的一環!所以稍稍冷靜之後,我去看了該賣家的評價。
狀況是這樣:該賣家的評價幾乎都有附上照片,約有10出頭則,但是,其中有5個帳號,各留了2則評價,這2則評價的發布時間一模一樣,且評價內容都是「好棒棒、是正品」等等(有圖有真相,希望賣家不要看到XD)。看到這邊,我就徹底打消購買的念頭,轉看其他賣家的商品了。
每個產業都有上、中、下游體系,鋼鐵產業當然也不例外!最近鋼鐵產業熱呼呼,所以佑佑來幫大家科普,用簡單的方法看懂鋼鐵的產業鏈,直接來看手繪筆記吧!
上游廠商依照生產的方式分為「高爐煉鋼」和「電爐煉鋼」。「高爐」的主要原料為鐵礦砂與焦煤,它叫做高爐,或許跟它的外觀有關,因為有些高爐高達30公尺甚至50公尺;而「電爐」的主要原料則是廢鋼,其全名為「電弧爐」,是利用高壓供電系統產生高溫,藉此將廢鋼熔解,然後煉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