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也降息啦!上次利率調整是2016年7月,這次時隔3年多,央行降息1碼(0.25個百分點),重貼現率由1.375%降至1.125%。降息,不僅會影響存款人的存款利率,連貸款利率都會跟著調降,有貸款的人不妨趁機「理債」,把自己的債務好好梳理一遍,哪個先償還比較好?哪個轉貸比較優惠?快來比較看看!
一般來說,不論是學貸、房貸、信貸等貸款,其計息的方式都是以「指標利率+加碼利率」來計算。
台灣也降息啦!上次利率調整是2016年7月,這次時隔3年多,央行降息1碼(0.25個百分點),重貼現率由1.375%降至1.125%。降息,不僅會影響存款人的存款利率,連貸款利率都會跟著調降,有貸款的人不妨趁機「理債」,把自己的債務好好梳理一遍,哪個先償還比較好?哪個轉貸比較優惠?快來比較看看!
一般來說,不論是學貸、房貸、信貸等貸款,其計息的方式都是以「指標利率+加碼利率」來計算。
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帶來的經濟衝擊,諸多國家祭出降息政策,美國在3月3日先是降息2碼(0.5個百分點),接著又在3月15日一口氣降息4碼(1個百分點),而台灣也在3月19日宣布降息1碼(0.25個百分點)。
降息,不要以為不關你的事!因為你的存款又要愈存愈薄啦!在銀行設定定存的時候,存款人應該會發現,有「固定利率」或是「機動利率」可以選擇,2個利率的數字不一樣,在全球吹起降息風的當下,定存利率要選哪一個呢?
不管你有沒有投資股市,相信3月份的金融市場,你多多少少都有關注,畢竟連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都感嘆,活了89年,第一次遇上美股熔斷。不過就在股神感嘆完沒幾天,2020年的3月,美股就因為大跌總計出現了4次熔斷,害股神差點…
道瓊指數自1896年公布以來,單日漲跌點數最大的日子都出現在2020年3月(詳見下表),這幾天的大跌讓美股告別了多年的牛市,從2月12日的高點29,568點,到3月23日為止,27個交易日,最低來到18,213點,累計跌幅逾38%,台股也很慘,從高點12,197點一路向下修正,最低觸及8,523點,累積跌幅逾30%,也是殺的讓人措手不及。
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!佑佑上個月去高雄演講,席間有同學問「到底要先存好錢,再開始投資?還是邊存、邊投資呢?」以前,總是聽到別人說「準備好,再開始」,但現在我卻不這麼想,因為,人生真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,所以我的答案是:邊存、邊投資。
為什麼呢?我們假設情境,如果你打算先存到一筆錢,再開始投資,會遇到什麼狀況呢?首先,你要決定這筆錢的額度,假設你想存到10萬元來啟動投資計畫,所以你每個月都會「存」一筆錢當作投資基金。
最近呢,只要有在關注金融市場的人,一定都被新型冠狀病毒(又稱武漢肺炎)這隻黑天鵝搞得七葷八素,美國股市開盤不是漲個1千點、就是跌個800點,如果這幾天,暴漲暴跌下,你期貨做對方向,應該離退休不遠矣,萬一做錯方向…跟公司簽個賣身契不知道夠不夠(撥算盤)。
面對黑天鵝,有沒有什麼能夠事前避險的方法呢?有些人說,「黑天鵝不可測,所以資產無可避免地會受傷」,這句話,佑佑覺得一半對、一半錯。
前陣子看到《這年頭存錢比投資更重要》這本書,恰好年節期間,佑佑跟幾個朋友聚會,我們聊到有關儲蓄與投資的議題,對於「有本」這件事,都非常的認同,因為「有本」,不僅可以讓你投資事半功倍,還能降低風險。
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甲先生跟乙小姐同樣看好一檔股票,而且做過仔細研究,確信報酬將大於風險,於是兩人都在每股100元的價位買進,但甲先生因為有儲蓄,所以一口氣買了5張,但乙小姐因為沒有什麼資本,於是勉勉強強湊足了一張的價金然後買進。
1月底年終獎金入帳,大家都拿去做了些什麼呢?佑佑要先自首,早在去年底的時候,我就先「預支」了年終獎金,不知道為什麼,那段時間突然很想買衣服,於是失心瘋的我,就在某個周末買了好多件衣服,有些甚至只是出自於「想要」而非「需要」。
但是,我也並非全然的毫無節制,我盤算著,既然當作犒賞自己,那就規劃一筆預算,隨心所欲的買,不要超支就好,於是我就花了6,000元買衣服,當作過年包給自己的紅包,買好買滿!
12月底,除了是聖誕節、跨年之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日子─發放活存利息日!好吧,或許不是這麼重要,但對剛開始理財的新手來說,如果你沒有股票、沒有基金、也沒有其他金融商品,那麼除了你老闆,唯一會給你額外獎勵的,那就是銀行了。
在先前的文章中,佑佑已經和大家分享過活期存款以及活期儲蓄存款的差異(請見這篇:《定期儲蓄存款?定期存款? 存對讓你多賺利息》),在這邊,要進階地與大家談談其他類似活存的帳戶,譬如買賣股票的交割帳戶。
2020年,你有加薪嗎?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「104薪酬白皮書」,在2020年,有38.3%的企業會調薪,雖然調薪幅度僅有3.01%,為6年來最低,但就這個數據而言,佑佑認為,應該可以解讀成「每10個人最起碼會有3個人加薪」吧?
然而,現實真的是殘酷的!這10個人,可能有9.9個人覺得自己的薪水從來沒向上調整過。賓果!你若從主計處的資料來看,會發現,原來加薪這件事,都是加在薪水本來就比較高的人身上。
繼上個月跟大家提到「定存」的觀念(定期儲蓄存款?定期存款? 存對讓你多賺利息),也就是「定期存款」或「定期儲蓄存款」,在跟銀行約定存款的期間內,存款人不能動用這筆資金,否則利息就會被打折!但是,到底是打幾折呢?對折?還是打到骨折呢?佑佑來教大家算!
我們用整數的利率、單利計算來舉例比較好理解,假設銀行的定期儲蓄存款,1年期的利率為1%、2年期的利率為2%,存款人將1萬元存入,並和銀行約定定存2年,整存整付。
因為想要遊歷世界200多個國家有點難度,所以佑佑的願望是蒐集世界7大洲。2019年下半年,佑佑總算首次踏入大洋洲的領域,距離收集7大洲的願望又更近了一步(灑花)!
在研究所的時候,我把「每年都要出國旅行一趟」當作年度目標,時至今日,年年都有實現,或許有人會想說「哇!這是炫耀文嗎?」不不不,這不是炫耀文,請聽我娓娓道來。
在銀行設定定存時,銀行都會問存款人要選擇「固定利率」還是「機動利率」?這兩者有什麼差別?怎麼選比較有利呢?
定存的利率是銀行所制定,而銀行的利率是隨著央行的政策調整,當央行升息,銀行也升息、當央行降息,銀行也會降息,但是,定存的利率就不一定了!假設存款人選擇「固定利率」,那麼在定存的存續期間,央行就算有升息或降息,也不會影響存款人的定存利率,因為那是「固定」的!
定存和活存,有什麼不同呢?可以從很多個面向來談,但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:是否約定存款期間?
我們一般人口中的「活存」究竟是什麼?其全名為「活期儲蓄存款」,但如果你注意看,會看到另一個項目為「活期存款」,這兩種,自然人都可以開戶,但銀行為了鼓勵儲蓄,故前者的存款利率較高。
好久以前跟國中同學吃熱炒,吃到後來快要散會時,他碗裡還剩下一些散落的米粒,我開玩笑跟他說:「你這樣以後會娶到一個滿臉痘痘的『麻子臉』老婆耶!」沒想到,他接著回答:「沒關係啦!又不是長在我臉上!」唔,好喔,好險這傢伙只是我同學,不然我怕會滿臉痘痘…
為什麼談論食物呢?回到今天的正題。認識佑佑的人都知道佑佑本人是個吃貨,也知道我是一個節儉的吃貨,每次都會盡量把碗裡的食物吃得一乾二淨,一粒米都不留。
「母親像月亮一樣,照亮零售產業…」同事J哼著這首奇怪的歌,因為在這之前,我們在討論遠百(2903)的每個月營收,每年4月,百貨業開打母親節檔期、每年第4季,開打周年慶檔期。
遠百的每個月營收是怎樣?看看下圖就知道,以2016年至2018年的狀況來看,雖然4月較不明顯,但通常都較前、後的月份高一些,但重頭戲周年慶,也就是每年的11月,營收都較前一個月大幅成長,果然周年慶檔期是照亮零售產業的好時機。
嘿!最近不知道為什麼,佑佑的盥洗用品幾乎同時快要見底,然後,本人因為一個愛節流的個性,所以從以前開始,我就會好好送這些消耗品、用品最後一哩路。
像是我的鉛筆,在我買到「鉛筆延長器」之前,總是「雙頭龍」型式,我會拿厚一點的紙張,把兩隻很短的鉛筆底部對底部,捲成一隻長一點的鉛筆,像是下面照片中的樣子,這樣又可以多寫一陣子。但是,謝謝發明鉛筆延長器的發明家,我現在都用它,省略捲來捲去的時間。
「台新的Richart帳戶,活存1%的優惠都從100萬元降到50萬元了!」佑佑最美的女性朋友(她逼我寫的)在今年順利產下小公主後,我們第一次聚餐,席間她提到這件事。
「誰會在活存放50萬元啊?」我說。
近期,台股當沖似乎已經成為股市高檔避險的顯學之一,因為股市在高檔,不少投資人擔心進場後套牢,於是選擇當天進、當天出,畢竟當天最多、最多就是買在漲停、賣在跌停(應該沒這麼衰吧XD),頂多2成上下的虧損。
總比晚上睡覺的時候,發生什麼大事,隔天股市GG,然後連跌好多天,這樣不確定性實在太高了!加上在2017年4月,當沖證交稅實施減半優惠,稅率從原先的0.3%降到0.15%,提升了更多投資人的當沖意願。
由畢恆達老師所著作的《空間就是權力》這本書,佑佑約在十多年前看過,因為空間可以反映一個人或一個時代的生活模式,所以,我對於各種不同的房地產都充滿好奇心。買不起房,也不管有沒有要換租屋,每次經過房仲店頭,我都會看一下布告欄裡的物件,順便了解一下行情。
有一次,因為看到一間套房莫名便宜,於是和房仲詢問,發現該案是「地上權建案」,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巷弄內,因為離租屋處不遠,便請房仲帶我去看屋。碰面那天,看完房子,佑佑覺得物件還不錯,邊聊邊走回建案大廳,我問:「所以將來這會被政府收回去嘍?」房仲竟然回答:「不會!這房子可以一直住,政府不會收回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