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年,我都會設定資產的目標,並透過持續地理財、投資,希望能在預期的年紀存到既定的資產,順利離開「老鼠圈」,回顧2023年,股市大好,台股全年繳出26%左右的報酬率,是新興亞股中的第一名,因此,我近年來側重的被動投資─ETF部位都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。
這篇來回顧2023年,我對手中ETF部位的想法以及操作,給大家參考,也留給明年的自己作為紀錄。佑佑手上的ETF可以分成4大類,包含市值型、高息型、產業型、債券型,以下就分各類別來看:
每一年,我都會設定資產的目標,並透過持續地理財、投資,希望能在預期的年紀存到既定的資產,順利離開「老鼠圈」,回顧2023年,股市大好,台股全年繳出26%左右的報酬率,是新興亞股中的第一名,因此,我近年來側重的被動投資─ETF部位都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。
這篇來回顧2023年,我對手中ETF部位的想法以及操作,給大家參考,也留給明年的自己作為紀錄。佑佑手上的ETF可以分成4大類,包含市值型、高息型、產業型、債券型,以下就分各類別來看:
買高股息ETF,大家一定希望它配得多、填得快,因為配息之後有填息,那才是真正把獲利放到口袋。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,所有ETF該配息的都已經配息完成,那我們就來看看,到底誰配得多、填得快!
國內成分股的高股息ETF目前共有17檔,佑佑整理的時候,先踢掉2023年沒有配息紀錄的ETF,然後先不管它2023年總共配息幾次,我們就投資人實際可以領到的金額來算,並以年均股價計算殖利率,以6%為門檻,未達標者剔除,同時將未填息的標的也踢掉。
元大高股息(0056)換股啦!根據台灣指數公司公布的資訊,0056本次調整5進、4出,大家一定很關心換股之後,2024年的股息狀況有沒有機會更好?先說結論,從剔除的個股來看,應可幫0056帶來不錯的資本利得;而新納入的5檔,就股利的角度分析,恐怕稍微比今年遜色。
這次剔除的4檔成分股包含:永豐餘(1907)、裕民(2606)、景碩(3189)、緯穎(6669);新納入的5檔包含:華新(1605)、正新(2105)、神基(3005)、啟碁(6285)、中保科(9917)。
國泰永續高股息(00878)換股啦!11月底,00878已陸續調整完新的成分股,由於現在汰換、納入的個股都會對2024年的配息造成影響,所以佑佑整理了這次的換股資訊。本次調整,00878剔除4檔個股:宏碁(2353)、開發金(2883)、中鋼(2002)、南亞科(2408);新增3檔個股:統一(1216)、聯電(2303)、世界先進(5347)。
ETF的配息,不再像是個謎了!以往,我們都要等到收到「ETF的收益分配通知書」時,才會知道配息的來源為何,但是,有些「息」不一定是「股息」,而是資本利得等,不同的項目,投資人的稅務規畫也會完全不同,所以不能在除息前知道配息的組成,一直是投資人詬病的點之一。
再加上今年以來的「收益平準金之亂」,主管機關終於出手,要求各投信必須在第2階段公告配息時,一併公告配息組成。
股神巴菲特最近引人討論的投資之一,就是在波克夏海瑟威(Berkshire Hathaway) 最新的第3季財報中揭露,其帳上有上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,比去年底多了超過3成,反觀2023年前3季股票的操作,波克夏都是站在賣方。
所謂的美國國庫券,是指1年內到期的美國國債。債券有到期日,當到期日來臨時,發債的「債務人」就必須歸還所借的錢給「債權人」,所以,距離到期日愈近,這筆資產會愈像是現金的性質,大家也可以發現,巴菲特在描述美國國庫券的投資時,也會用「約當現金」這個詞彙。
投資的方法有非常多,有些人喜歡定期定額、有些人勇敢單筆All in,沒有好壞,因為能賺錢都是好方法!但是,原則上,不論是標的還是投入的次數,通常愈集中、風險就愈高,尤其是單筆投入的時候,更容易受到「報酬順序風險」的影響。
台灣的第1檔ETF元大台灣50(0050)可以說是最知名的「市值型ETF」代表,不過,現在市值型ETF的選擇可不只0050!隨時代演進,各式各樣的選股因子被納入其中,使得市值型ETF的績效走勢不再如我們先前的認知─貼近大盤,在這樣的狀況下,到底該怎麼選市值型ETF呢?
佑佑將選股邏輯中仍著重市值考量的ETF整理出來,有些是單純的市值排序、有些會加入如ESG等因子過濾後再以市值排序,或有些是以市值較大的公司為母體,然後再設定特殊條件,如多空頭參考不同的財務指標後分配權重等,型態非常多元。以較為寬鬆的方式整理後,截至10月底,市值型ETF共有14檔可以選。
近期台幣走弱,1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又來到32元以上的價位,這個匯率水準是去年底、也是2017年的「低點」(詳見圖1)(美元兌台幣匯率的圖,往上走是台幣貶值、往下走是台幣升值,故此處用低點陳述)。於是,佑佑突然想到,我十多年前買的美元儲蓄型保單好像應該來盤算一下,因為這是我手上最大筆的美元資產,畢竟你不理財、財不理你,放了這麼久,重新評估狀況也是合理的吧!
先說明,十多年前我完全不懂投資,當時是想要強迫自己存錢,所以雖然儲蓄型保單兼具壽險功能,但我未將這部分考慮進去。
高股息ETF到底要怎麼買比較好?定期定額、還是低檔買?佑佑自己的做法是低檔買,因為我希望它能有比較高的殖利率,所以我會等到預期殖利率超過6%的時候才進場。但是,兩者實際上報酬情況會差多少?為了找出答案,我用元大高股息(0056)來進行試算。
今年以來,ETF市場依然熱呼呼,根據臺灣指數公司整理的資料,在台掛牌的ETF從2003年的1檔,一直到2018年才出現明顯增長,來到160檔,而截至今年7月底,共有240檔。
其中,高股息ETF受到廣大投資人的喜愛,截至2023年9月1日,佑佑整理出來,目前投資國內市場的高股息ETF共有16檔,而且,隨著ETF發行愈來愈多,各家業者為了符合當下市況,高股息ETF的選股邏輯也愈來愈多元。
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成為爆紅的迷因片,我想,一部分是因為它夠寫實,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心理以及財務狀態。某些研究曾經指出,金錢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,但是當超過一定金額的時候,幸福感就不會再增加。可惜的是,多數人一直沒有達到那所謂的「一定金額」。
我認為,金錢並非萬能,但沒有錢,確實是萬萬不能,雖然說,沒錢的人不一定都不幸福,但不得不承認,貧窮與幸福的距離真的比較遠;而一樣的金錢,每個人感受到的幸福感肯定也不同,所以有時候,金錢其實是心理學、而不一定是經濟學。
10萬開局,你要投資什麼?最近這個話題很夯,因為有一位作者自述從10萬元開始,靠著期貨翻到上億身家。那如果是你,你會做什麼投資呢?如果只能選ETF,又要買什麼?
如果將來降息,美債ETF可能會上漲多少呢?其實,只要看「存續期間」這個指標就可以知道!大原則是,愈長天期的美債ETF,將來若遇到降息,價格上漲幅度就會愈高,而短天期的美債ETF,因為其持有的債券距離到期日較近,即便遇到降息,價格的波動也不會太大。
用「存續期間」看出降息後,美債ETF上漲的幅度
債券ETF要怎麼選?選好之後,該怎麼進場?佑佑最近被好多朋友問這些問題,所以讓我用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的看法!因為想作價差、或是想賺配息,要選的標的不一樣,而且進場方式,可能也跟你想的大不同!
問題1》債券ETF要怎麼選?
很多人現在進場買債券ETF,都是著眼於號稱「10年來最佳的殖利率」!沒錯!我們以美國10年期公債來看,最新數據2023年8月28日為4.24%,豈止10年來最佳?這樣的殖利率水準,已經是2007年的事情了!
高股息ETF元大高股息(0056)、國泰永續高股息(00878)漲這麼多,到底要不要賣?先說佑佑自己的答案,賣啊!想賣就賣,但是要有策略性地賣!我自己的做法是「保留至少2分之1的部位,剩下的一半慢慢丟」。
0056它從今年開盤的25.28元,到7月27日收盤漲到36.1元,光是價差就漲了42.8%,期間還配息過1元;而00878從年初的16.15元漲到22.18元,價差成長37.3%,期間配息2次共0.54元。
「活在當下」跟「長期投資」是互相違背的嗎?那天,我聽Podcast聽到這個問題,提問的人,似乎認為「活在當下」跟「長期投資」都是我們常常用以作為準則的生活標語,但有限的薪水,若想要全然地活在當下,就沒辦法長期投資,想要好好地投資,好像就沒辦法盡興地活在當下。
但是我認為,這個問題的答案,兩者其實並不相違背。
6月台股大好,市場又突然熱騰騰了起來!交易量也開始出現單日3,000億元以上的規模,這個時候,看到利多的新聞,就可以跳進去買嗎?No!千萬別這樣!佑佑最近跟朋友聊天,他問我說「有一間清潔公司,新聞寫說,下半年營收會有新動能,好像不錯?」
我一開始想「對耶!因為疫情關係,大家重視環境清潔、消毒等,而且我也聽過朋友因為上班很忙,懶得打掃,所以每周會固定聘請清潔人員協助打理居家環境,或許是一個很穩定的行業,」所以我就開始研究這間公司的財報。
這幾年,ETF發行的檔數愈來愈多,而且為了因應台灣人「愛息」的美德,新發行的ETF配息頻率也愈來愈多元,從以前的年配,到現在有半年配、季配、雙月配、月配,讓投資人可以在現金流上做出更好的規畫。
而且,目前的時機相當不錯,以前想要比較高的殖利率,多半只能看個股或高股息ETF,但歷經了去年聯準會的強力升息,債券價格大跌,所以現在債券ETF的殖利率相當不錯,公司債幾乎都有5%以上的水準。